隨著“首屆中國互聯網+智慧醫療大會”在北京的成功舉行,智慧醫療正逐漸走入了大家的視野中。無論是互聯網科技巨頭,還是身處于傳統領域的醫療機構,也都開始加入到擁有巨大潛力的智慧醫療隊伍中來。
智慧醫療是智慧城市戰略規劃中一項重要的民生領域應用,也是民生經濟帶動下的產業升級和經濟增長點,其建設應用是大勢所趨。那么物聯網在智慧醫療方面有哪些貢獻?
由于市場的成熟和今天所有可用的硬件選項,以及支持它們的不同應用,醫院不再等待下一個革命性的物聯網產品出現,他們正處于實施階段或實施后階段。因此,物聯網在醫療保健領域的未來是現在式的。
事實上,根據Aruba Networks預測,預計到2019年,87%的醫療保健機構將在其設施中使用物聯網技術。Aruba的報告進一步指出,醫療保健機構中73%的物聯網應用將用于遠程患者監控和維護,50%用于遠程操作和控制,47%用于基于位置的服務。
十年前物聯網還處于起步階段,醫療保健專業人員在概念驗證和使用范圍有限的情況下考慮了它,但事情在今天已經發生了變化,而且變化很快。
可穿戴設備已成熟為現在由患者佩戴的產品,將數據傳輸給醫生,從而允許醫生實時監測生命體征,包括心率、血糖水平甚至跌倒監測。由于遠程患者監測設備可以收集關鍵的實時數據元素,因此患者能夠在自己家中舒適地生活,同時仍在健康專家的監護之下。
智能家用藥物分配器不僅在患者沒有按處方服用藥物時通知醫療保健專業人員,而且現在這些裝置還可以在適當溫度下存儲藥物以確保可用性。
五年前剛剛在醫院取得進展的智能床正在投入使用,收集有關患者位置和生命體征的詳細信息,以及幫助護士更好地照顧患者,例如,幫助監測并防止與褥瘡相關的潛在問題。
未來,隨著物聯網在醫療保健機構中變得越來越普遍,我們將看到下一代物聯網設備將智能服務作為其產品的一部分,允許在設備邊緣進行實時數據處理,并允許設備在必要時執行某些操作,然后將數據發送回患者及其臨床團隊。
如果設備失去連接或被要求在離線模式下工作時,它們也不會出現運行不良風險。例如,獨立于互聯網運行的胰島素泵仍然會分析邊緣(病人)的葡萄糖水平,并釋放適量的胰島素,并在重新連接到互聯網時將數據上傳到云端。
在醫療保健領域,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的互動日益增多,很可能會轉向能夠自主執行任務的更智能物聯網設備。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醫療行業將融入更多人工智慧、傳感技術等高科技,使醫療服務走向真正意義的智能化,推動醫療事業的繁榮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