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萬物互聯時代,智能家居作為物聯網最簡單的切入點,吸引了谷歌、微軟、Facebook、英特爾、BAT、小米等科技巨頭紛紛布局,不斷推出各自的智能家居產品,推動智能家居產品普及率的提升,促進智能家居市場規模的增長。
根據一項新研究,與前一年相比,2018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將增長近三分之一。這意味著該領域的各個制造商將銷售超過6.4億個智能設備。在四年內,年銷售額將達到13億臺設備,尤其是語音控制在用戶中越來越受歡迎。基于語音的智能家居解決方案顯示最高增長率為39%。
市場研究公司IDC的數據顯示,2018年全球智能家居市場預計將增長31%,智能家居設備總銷量為6.439億個。基于20%以上的年均增長率,預計2022年將有多達13億臺智能設備進入家庭。這意味著平均每六個人,無論年齡大小,將會擁有一臺智能家用設備。
智能揚聲器最早將在2022年成為智能家居市場的第三大市場。據市場研究人員稱,亞馬遜Echo或谷歌HOME等智能揚聲器是增長最快的類別,五年增長率為39.1%。雖然今年創下了1億臺設備的紀錄,但預測表面,四年內智能揚聲器的銷售量將達到2.3億臺。
由于巨大的增長率,越來越多的供應商正在開發與亞馬遜Alexa或Google助理兼容的產品。同時,智能語音助手如Siri,Cortana和Bixby也越來越受歡迎。智能照明、恒溫器、對講機和安全系統也越來越受用戶的關心。
還有其他解決方案可以實現支持語音的終端產品,例如,語音命令可以使用超低功耗(ULE)無線標準進行傳輸,這意味著智能家居最終可以通過語音命令進行控制。ULE的優點包括,該標準被認為特別安全,并且由ULE聯盟認證的或者基于HAN FUN協議的智能家居產品可以被組合。
當前,智能家居難以進入普通住宅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價格太高,目前家居智能化一般在10萬元以上,大眾是較難接受這一價格的。如智能家居價格能降到3-5萬這個水平,每平米花費500-1000元,這樣的智能家居產品就更具現實意義,也能兼具可靠、穩定的常規功能。
隨著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的進步,未來,高度人工智能的智能家居將是家居的理想狀態,智能家居想像空間極大。2016年全國商品房銷售面積達15.73億平方米,同比增長22.4%,住宅家庭智能家居每年潛在新增市場在6030億以上。
我國擁有超過4億戶家庭,則住宅家庭智能家居潛在存量市場在12萬億元左右;智能家居作為一個應用平臺,可以衍生出無數的商業需求。住宅家庭將成為智能家居參與企業爭奪的焦點市場,我國智能家居行業的市場前景非常廣闊。與之而來的就是物聯網卡的市場前景巨大,因為無論怎么樣的智能設備都需要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