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在世界各國研究人員的共同推動下,物聯網正加快融入各行各業。將物聯網技術用于社區建設后,智慧社區體系正加快建立起來。
如今社會一大波的“智慧化”名詞讓一些外行人士似懂非懂,到底什么樣的小區才是智慧社區?新建小區就是智慧社區,老舊的小區就不是?是不是小區設有智能停車場、智能監控系統的就一定是智慧社區?錯了,智慧社區并不是有一些智能設備就是智慧社區,那么要成為一個智慧社區到底需要具備什么。
智慧社區的創建是采用現代化的網絡技術和信息集成技術,將設備與設備、設備與物業、設備和人以及人和人之間相互連接,使所有小區設備數字化、物業數字化、業主數字化的基礎上通過人工智能技術讓小區變得聰明、有智慧,真正的實現為每個小區裝上大腦。
智慧社區現狀分析:
1. 社區應用少,智慧應用處于初級階段
智慧社區典型應用包括智慧家居、智慧物業、智慧政務、智慧公共服務。如:智慧物業利用小區視頻監控網絡、各種傳感器網絡及小區寬帶網絡構成物聯網系統,實現智慧的保安消防、垃圾回運清收、停車場管理日常設備檢修與維護、環境監測、電梯管理等智慧服務。大量結合了物聯網技術的社區應用還處于方案或試運行階段,物聯網應用需求的發掘還不充分,智慧社區的發展還處于初級階段。
2. 主要集中在大城市的主要社區
由于受到建設成本和消費水平的影響,智慧社區的發展極不均衡。當前,智慧社區的發展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各直轄市、沿海城市和各省級中心城市的主要社區。
3. 產品與技術方案尚不成熟
社區智能化產品的“智能化”程度還不夠高。如:部分安防產品存在誤報信號、環境適用性差的問題,在技術方案選擇上也存在考慮不全面的情況。有的小區區域報警系統采用電話網加無線前端設備的模式,由于前期建設過程中與電信部門協商不夠,實際應用到報警會給住戶增加很多額外的通信費用,導致住戶嚴重不滿。
4. 建設標準與規范缺乏
由于國家政策層面暫缺乏對系統的設計及施工規范,工程設計、施工安裝、設備選型等均沒有規范可依,導致建設隨意性較大。此外,系統建成后沒有相應的驗收、測試標準,也沒有相關部門組織驗收。因此,亟待出臺針對智慧社區的此類技術規范,從而有效地規范智慧社區相關系統的實施工作。
通常來講,社區作為城市的細胞,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著一個城市的發展程度。因此,對傳統社區進行智慧化改造十分必要。目前,我國正大力倡導建設智慧城市,提高對城市的智能化管理水平,要實現這一目標,智慧社區顯然不容忽視。
從總體來看,智慧社區涉及智能家居、智能樓宇、智能安防等多個領域,主要包含智能家居系統、安全防范系統和智能管理系統等這幾大層面。借助物聯網將相關設備連接起來,可有效改善社區醫療衛生、文化服務等活動開展的相關環境,并完善社區的基礎設施,給社區居民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同時,采用物聯網技術后,整個社區的安防水平也達到了進一步的提升。
具體來說,智能家居系統包括安防警報、遠程監控、環境監測、網絡通信、家電控制等多項內容;安全防范系統包括樓宇對講系統、電子巡更系統、門禁系統、家庭防盜報警系統等多項內容;物業管理系統包括遠程抄表計費系統、停車場管理系統、IC卡管理系統、消防系統、電子公告系統等多項內容。
就現階段而言,在政策引導下,我國的智慧社區建設雖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仍然存在諸多問題有待解決。智慧社區涉及的產品和服務難以整合,技術配套滯后,管理維護不到位等問題仍比較突出。通過物聯網搭建資源整合平臺,將有助于挖掘住戶的潛在需求,并提供相應的服務,使整個智慧社區發揮出應有的效果。
今后,隨著行業標準不斷完善、技術不斷進步,我國的物聯網產業將延續良好的發展勢頭,并為經濟持續穩定增長提供新的動力。同時向萬物互聯的擴展浪潮,將使我國多領域的產業機遇充分顯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