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阿里在重慶發布飛象物聯網平臺,騰訊云發布了智能物聯的解決方案,就連大熱的區塊鏈和AI好像也和物聯網成為了最佳拍檔。在未來吃穿住行,所有行業都會變得可感知,密切互通互聯智慧化,這恰恰也是現在所有巨頭所看到的財富。
物聯網+區塊鏈+AI=最佳伴侶
馬化騰曾表示區塊鏈必須鏈接場景才能有未來,而就像李開復也曾表示警容領域是人工智能技術最恰當的落地領域一樣,同樣作為新興領域,區塊鏈從技術理念到落地也迫切的需要這樣的落地場景。區塊鏈技術就好比物聯網的神經系統,是解決區塊鏈各種問題的最佳候選。而AI的發展更是離不開區塊鏈和物聯網,沒有數據,再多的算法算力也不能解決問題。
而這塊“香餑餑”到底有多大呢?我們來看看最近的數據
從連接規模來看,全球聯網設備數量保持高速增長,全面超越移動互聯網設備數量。2016 年全球聯網設備數量將突破 63.9 億,預計到2020年,全球所使用的物聯智能設備數量將超過200億個;全球物聯網市場總體規模,包括硬件、軟件和服務可以擴大到1.5萬億元。
也就是說,在未來幾百億的物聯網設備,還有各種AI機器人會把無數的價值數據產生出來,這就是數據的“大金礦”。由數百億的物聯網設備和AI機器人所產生的無限價值,便會成為所有資本主義家前仆后繼的動力。
隨著物聯智能設備的普及以及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科技的助力,我們已經從“人人互聯”向“萬物互聯”邁進。雖然人與人之間的通信紅利在逐年下滑,但隨著物聯網大時代的到來,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的紅利才剛開始起步。
由于物聯網環境相對復雜許多,但企業對于資料掌握度的要求卻更高,因此物聯網平臺也成為企業管理的重要工具,但物聯網平臺也必須擁有足夠的能力與工具,才足以被企業客戶青睞,也因為如此才有大量的平臺企業積極投入物聯網平臺的開發。
不僅是大企業,小企業也紛紛擠進物聯網這波浪潮里。可這塊大蛋糕該怎么分?最后贏家是誰?智慧城市究竟離我們還有多遠?讓我們拭目以待。